国产奶粉受青睐下半年或涨价

时间: 2024-08-26 21:17:48 |   作者: 门系列

推荐产品

  新西兰大旱对中国奶粉市场造成的影响正在持续。由于新西兰奶粉大量减产,中国有70%~80%的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专家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奶粉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涨价潮。

  目前,国内销售的洋奶粉惠氏、雅培、多美滋、美赞臣,以及娃哈哈、光明、雅士利等国产品牌奶粉,均大量使用新西兰全脂、脱脂奶粉等奶源。所以,新西兰奶粉涨价预示着国内出售的进口奶粉必定提价,甚至部分液态奶都会受此影响。不过,有人指出,成本上涨只是奶粉新一轮涨价的借口罢了。

  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恒天然集团3月20日对外表示,由于新西兰遭遇了至少30年不遇的干旱,该国的鲜奶供应受到严重影响,全脂奶粉的价格已经创出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据称,目前新西兰整个北岛,包括怀卡托在内的地区都出现干旱,而这里正是该国最大的鲜奶产地,此次旱情催生的成本可能达到20亿新元(约合17亿美元)。

  全球乳品贸易最新贸易加权指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脂奶粉5月份短期期货交割合约竞得均价为5313美元/吨,上涨22.8%,而半月前的上着的幅度还是19.3%,该数据创下自2010年9月1日以来的最大涨幅,同时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而之前的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是在2011年3月1日创出的,价格为每吨4958美元。另悉,恒天然集团占全球乳制品交易量的40%。

  恒天然公共关系部经理郝晓红表示,干旱天气导致牛奶产量下降,而恒天然产品价格的提升是受供求关系影响的,因为恒天然原奶是以拍卖形式出售的。但是她并没有透露,此番天气大旱导致恒天然原奶减产多少。而3月5日恒天然全脂奶粉的拍卖价格是4298美元/吨,比上一次价格持续上涨18%。

  有行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进口奶粉中,有近八成来自于新西兰,可见新西兰奶粉在中国市场权重很大。日前,海关总署发布2013年第9号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新西兰进口的黄油和其他从乳中提取的脂和油进口数量已超越中国和新西兰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中有关对该品类产品实施特保措施关税的限额。

  截至3月4日,上述农产品进口申报数量已达到12104.511吨,超过了2013年全年11997吨的特保措施触发标准。也就是说,自3月5日起,我国将对上述进口于新西兰的农产品按最惠国税率征收进口关税。

  根据海关总署发出2013年第4号公告称,截至2013年1月28日,来自新西兰的固状和浓缩非固状乳及奶油的进口申报数量已达到75367.401吨,超过2013年71060.895吨的特保措施触发标准。因此,于2013年1月29日起,对上述农产品按最惠国税率征收进口关税。

  海关总署相关公告称,自我国2009年对新西兰进口的乳制品实施特保措施以来,新西兰奶粉进口配额用完的日期越来越提前。2009年为8月13日,2010年为4月12日,2011年为3月9日,2012年为2月22日,2013年则再提前至1月28日。

  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则认为,干旱减产是一种提价的借口,最终决定奶粉成品的并非原材料一时的涨跌,更多是生产经营的策略,和企业对利润目标的设定。他指出,一罐新西兰进口的900克奶粉,无论原料多贵,计算运费、关税在内,到岸价极少有超过100元的。新西兰奶粉每吨低到2000多美元的时候,也未见奶粉企业主动降过价。

  对于奶粉涨价的报道,近日雀巢公司内部的人说,由于雀巢主要是采用国内奶源生产奶粉,所以新西兰奶粉价格大涨对公司奶粉成本影响不大。此外,伊利集团内部的人说,目前人工费用、物价、运输等各种成本都在上涨,未来是否会因新西兰奶粉减产而大幅上调国内奶粉价格仍是个未知数。

  虽然国际奶源减产并没有使得国内奶粉市场行情报价立刻上涨,但是为降低购买成本,规避涨价风险,慢慢的变多的消费者选择囤积奶粉。北京市多家家乐福超市、物美超市奶粉专区的售货员表示,近期超市内奶粉销量很好,消费者购买热情高涨。

  淘宝指数显示,国产奶粉搜索指数最近三十天环比增加163%,同比增加344%。

  光大证券(601788,股吧)报告说明,根据近期对渠道和经销商调研,贝因美(002570,股吧)最近几个月的销售增速持续保持在25%~30%,主要是受益于三四线市场奶粉价位的快速升级。

  三元股份(600429,股吧)负责人透露,“2012年三元婴儿配方奶粉销量增长较快,2013年前两个月同样实现了稳步增长。不过,这与奶粉限带令关系不大。”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如今消费者十分看重奶粉生产的奶源、工艺和添加的辅料,而三元奶粉的奶源来自严格管控下的自有牧场。

  除了“限带令”之外,据乳业管理部门官员透露,随网络发票等制度推行,今后婴儿配方奶粉网购也将进行清理,会促进规范和加强管理。

  如果将奶粉市场比喻成一个蛋糕的话,“限带令”、网购清理等无疑会有助于国内乳业企业分食“洋奶粉”的市场占有率,尤其是一旦“限带令”实施范围扩大,将逐渐增强影响的效果。